随着这几十年全球化的影响以及互联网的普及,人们好像越来越喜欢旅行,越来越喜欢去不同文化的世界看看;也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移居他乡,成为异乡人。我,也不例外。在英国生活了好些年的我,很享受在异国他乡发现文化异同的有趣瞬间,记录下一个个有意思的话题,比较和分析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。这也是我的公众号“可可游世界”的创办初衷呀~
幸运的是,我并不孤独,世界上有很多人像我一样,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离开家乡,去到其它完全不熟悉的地方居住,遇到了很多有个性的新朋友,还有各种奇妙的事件。比如,我从小喜欢看的台湾作者三毛,所写的《撒哈拉的故事》等系列作品,相信不止对我,而对中国无数的读者,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:她笔下的国外生活妙趣横生,她的西班牙先生老实可爱。跟着三毛的书,我们似乎也走到了德国、西班牙、非洲……
如果你也像我一样,是个对异国文化非常感兴趣的人,那么你读对文章啦!今天我要给你们推荐5本背井离乡去其它国家生活的人们的小说,行万里路,不如读万本书,用下面这些书,以比较文学的形式(咦我的专业冒出来了),来领会不同文化背景吧!
1.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
本书讲述的是中国人在美国的移民生活。但严格意义上来说,也不算是。因为主人公是在美国的华人,与白人妻子在一起后,生了几个混血孩子。书中的每个角色都很典型,不管是作为男主人公勤勤恳恳、含蓄内敛的中国传统男人形象,还是热爱自由不甘于平庸的白人妻子,还有孩子被家长望子成龙的痛苦心情,都将亚洲人典型的感情矛盾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,让人读了后深深地理解他们的悲哀。
书中大家可以了解到作为一个亚裔,在70年代时,在美国生存是多么的艰难。中国人和白人结婚的混血家庭,想融入社会并被社会所接受,丈夫和孩子都想低调,但他的妻子,一个美国白人,努力表现出与众不同,并把这个目标强加给混血女儿。种种矛盾,高潮迭起,片头女儿的死亡,让读者想一直读下去,去揭晓答案……
这本书在2014年亚马逊畅销书榜排名第一,2015年还荣获了马萨诸塞州图书奖、美国图书馆协会亚历克斯奖、亚洲/太平洋美国成人小说文学奖、Medici图书俱乐部奖等,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,在全世界颇受欢迎。
作者美籍华人Celeste Ng,说这一部小说的情节“绝不是自传体”,但里面的一些故事根源确实来自于她自己的经历。Celeste 在宾夕法尼亚州和俄亥俄州的郊区长大,从小她就意识到自己的华人家庭作为当地少数亚裔美国家庭,颇显与众不同。她在接受采访时说,这“两种文化之间的谈判”的感觉是她从自己生活中汲取的,并赋予了《无声告白》里角色灵魂。
2. A Year In Hotel Gondola
本书讲述的是英国人在意大利威尼斯的旅居生活。它是我在英国图书馆借来看的,应该没有中文版,但如果大家有机会可以买英文版来看,不管是单词还是情节都不会让你觉得困难,反而可以很轻松愉快地读下去!
你喜欢意大利吗?你喜欢威尼斯嘛?你不甘于普通的生活想活出不一样的自己吗?女主人公Kat就是这样的人。她来自于英国伦敦,她是个冒险家,一个美食旅游专栏记者,周游世界,远离家乡,勇于尝试各种不寻常的东西。虽然Kat已经年近50,却从来没有过长期的恋爱关系,在意大利,她遇到了一个令她心动的传统威尼斯人,Kat要帮助他经营他的小旅馆——贡多拉酒店。她给自己定下了一年新的冒险的约定:写出一本关于威尼斯的书,吃地道的威尼斯食物,收集食谱,交真正的威尼斯人朋友,并尝试一段新的恋爱。
Kat用英国人的角度来观察威尼斯,通过阅读此书,不仅你会读到一段轻松愉快只有一点点狗血的爱情故事,你还可以学到英国文化与意大利文化的各种异同。而女主人公Kat,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,也很值得我们中国女生学习:女人不管到了多少岁,都可以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!
3. Americanah
本书讲述的是尼日利亚人在美国和英国的移民生活。它在中国有个翻译书名叫《美国佬》,作为一部畅销又有深度的书,它荣获了诸多殊荣:2013年全国书评圈小说奖得主、《纽约时报书评》“2013年十佳图书”、2013年芝加哥论坛中心小说奖得主,还被美国各大报纸评为年度最佳读物。美国总统奥巴马也为其写下了高度评价:
“这是当代世界伟大作家之一,两个尼日利亚人在美国和英国的生活方式,提出了关于种族和归属的普遍问题,非洲侨民的海外经历,以及对身份和家庭的探索。”
Ifemelu和Obinze来自非洲的尼日利亚,青年时期他们就开始谈恋爱,但后来因为国家政治原因,Ifemelu去美国留学并留在了美国,而男朋友Obinze美国签证并不顺利,偷渡去了英国。两人同样的背景,却在不同的西方国家开始了完全不同的命运。在美国,Ifemelu擅长写作,性格开朗,虽然发现自己是少数民族,但还是比较容易地融入了美国社会,也很受其他人欢迎;而Obinze本来是来自于尼日利亚背景不错的家庭,但在英国因为身份敏感,他从一个骄傲自信的男人,变得越来越小心翼翼。两人的关系也随着互相的环境变化,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不理解,分开也都情有可原。十几年后,尼日利亚的政局逐渐明朗,Obinze回国开始过回上等人的生活,结婚生子,在Ifemelu回国探望时,两人又擦出了火花……
这本书我阅读的是英文版,难度适中,故事情节非常有意思,引发了我很多思考:作为新移民到其他国家的中国人,有时候也会有相似的彷徨与无助。在国外的女生似乎普遍比男生要容易融入当地一些,留学生或华人看这本书,应该都能得到不少共鸣!
4. The Year of Living Danishly
本书讲述的是英国人在丹麦的旅居生活。众所周知,北欧国家的幸福指数在全世界排名是最前的,而丹麦,这个外国人通常认为完全由漫长的黑暗冬天、腌制的鲱鱼、乐高玩具和面食糕点组成的土地,被人们评为世界上最快乐的国度。
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?快乐的丹麦人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?书中的英国主人公Helen认为只有一种方法可以找到答案:她让自己在丹麦住一年的时间,试图找出丹麦人幸福感的计算公式。
从儿童福利、教育、食品和室内设计到税收、性别歧视和迷信传统,《像丹麦人一样的一年》是一个有趣又深刻的旅程记录,它向我们展示了丹麦人哪些方面做得很好,哪些方面做得不足,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从更加丹麦人的生活中获益。
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从伦敦搬到丹麦去生活的,所以她一直用伦敦的生活与丹麦比较,从中读者都可以对英国与丹麦的生活方式有更深的认识哦!这本书我也读的英文版,作者用的词都没有很难,所以大家如果能买到的话,读起来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!相信你喔~
5. Brooklyn
本书讲述的是爱尔兰人在美国的移民生活。也许大家会觉得此书似曾相识,因为它被改编成了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《布鲁克林》,并获得了三项奥斯卡奖(最佳影片、最佳女主角、最佳改编剧本)。
在《布鲁克林》一书中,Colm Tóibín向我们介绍了 Eilis,她是一位年轻的小镇女孩,在二战结束后的几年里,想在爱尔兰的小家乡为自己找个工作。她对数字很在行,很想找一份簿记员或会计的工作,但尽管她一直在上课,但就业机会很少,到处碰壁后她所能找到的只是在一个邻居的杂货店做兼职。与她优雅、外向的姐姐Rose不同,Eilis在社交生活中除了两个亲密的青梅竹马外,没有太多的社交生活。当一位来访的牧师提议赞助Eilis去美国的时候,她非常害怕离开她所知道的唯一的家乡,但她还是决定出去试一试。在纽约的布鲁克林,Eilis白天专注于百货公司的工作,晚上刻苦学习,以此来抑制思乡情绪。直到某天晚上,她在教堂的舞会上遇到了意大利移民英俊的水管工儿子Tony,她才开始允许自己在新大陆上开始发展情感。不幸的是,正当她开始认为自己可能已经准备好,接受和Tony的未来就在美国的时候,爱尔兰传来了毁灭性的消息,Eilis发现自己陷入了两个国家之间,两边都有义务,两个都可能是她的未来。
书中没有太多传统的情节:没有紧张的敌对关系,没有中心冲突,也没有戏剧性的人物。”《布鲁克林》与其说是一部小说,不如说是一部生活片段。这是最纯粹的现实主义小说,没有人比生活本身更有趣。Colm的散文流畅,没有过多故意设计的情节,读者会发现自己陷入了主人公生活的流动之中。我们都想知道之后会发生什么,与Eilis的原因完全相同,因为我们也期待着自己生活中以后会展开的事件。《布鲁克林》书中人物的情绪、矛盾、乏味和令人不安的犹豫不决,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会经历的事情。尤其现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往其他国家或北上广迁移,Eilis遇上的困惑我们或多或少也能感受到。这不是一本为了逃避现实而读的小说,而是能让你更领悟生活的读物。
~~~~~~~~~~~~
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看更多精彩文章喔:
君君提示:你也可以发布优质内容,点此查看详情 >>
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英国省钱快报共同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。长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,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,省钱快报欢迎您的投稿。